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深入推進,以及電力體制改革大力實施,智慧電廠已經成為電廠發展新趨勢。
傳統的電廠是以發電為主,發電就是主業,但是在新的時代,單一的發電企業會面臨更多的經營壓力,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,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的要求。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電力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》最新統計數據顯示,2018每年1-6月份,全國全社會用電量32291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9.4%,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.1個百分點,發電行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。
智慧電廠則不僅實現了發電過程智能化,而且還突破了發電行業對經營業務的限制,在充分利用能源和資源的基礎上,承擔了更多的社會服務功能。通過智慧電廠的建設可以建立現代能源電力系統,實現安全、高效、綠色、低碳的發電,推動生產過程可以自主優化和相關系統能夠采集、分析、判斷和規劃自身行為,智能地在線動態優化配置設備及其參數。
2017年7月8日國務院發布了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,明確要求推廣智能工廠,加強智能工廠關鍵技術和體系方法的應用示范,重點推廣生產線重構與動態智能調度、生產裝備智能物聯和云化數據采集、多維人機協同與互操作系統等。
在國家政策驅動下,數字化電廠、智能發電、智慧電廠的建設逐漸成為電力行業發展的趨勢。在智慧電廠建設過程中,一些企業也在積極探索和實踐。其中,華潤電力通過建設CSASS系統(集中監測分析專家系統)不斷提升企業生產智能化水平,實現減員增效,為生產運營提供決策和支持,進一步提高企業運營效率。
事實上,電廠的智能化應該且必須建立在運行操作層面自動化、數字化、標準化的基礎上,其研究重點不是解決某個環節或過程的單一問題,而是系統性解決發電廠面向未來的整個生態、管理等問題。但我國電力企業在智能生產和優化控制領域還比較少,對單一設備和局部系統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得比較多,考慮系統之間聯系,從整體上去解決發電過程的智能化還不夠,離真正的智能發電還有差距。
建設“智慧電廠”是提升發電企業綜合競爭力的必然選擇,盡管智慧電廠的建設仍面臨許多問題和障礙,但是在全球電力工業技術變革升級改造的浪潮中,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在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推動與支持下,“智慧電廠”的建設必將引領發電企業走向變革發展的新時代。